-
《具体和可能的“是”:海德格尔思想重探》-唐士其
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全新解读,推动东西方思想的相互观照和对话。
-
《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》-赵汀阳
观念、理论、技术和价值乃至整个文明,都是为存在建立秩序,而秩序的原初基础是创作的而不是先验给定的,因此,形而上学或存在论试图寻找的本源并不在无穷远的时间远方……
-
《国家与学术:清季民初关于“国学”的思想论争》-罗志田
19—20世纪之交,是一个旧学衰落,新学纷争的时代;在西学冲击下,出现“国粹”“国学”等概念。本书聚焦于“国学”,以此为“抓手”,剖析“国家与学术”的时代主题——什么是国学?国学是否妨碍中国“走向世界...
-
《极高明与道中庸: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》-唐文明
本书聚焦沃格林的《秩序与历史》,尤其是《天下时代》,试图回答“沃格林不同时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文明”和“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沃格林的中国文明研究”这两个关键问题,在梳理其秩序哲学全貌并且高度认同其秩序哲学理...
-
《竹内好的悖论》-孙歌
日本战后思想界领军人物竹内好的思想传记,刻画竹内好一生追索的核心问题——日本社会如何打造健康的文化主体性。
-
《一个或所有问题:一份哲学草稿》-赵汀阳
需要哲学反思的都是文明的基本问题,都是生死存亡的事情,而决不是出于纯粹好奇而究根问底地追问万物的起源或目的——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关于哲学的童心理解。
-
《点校本: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》-吉迦夜
这部经旨在引导众生称念诸佛名号,以积累功德、趋向解脱,展现出诸佛不可思议的慈悲与愿力。
-
《点校本: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》-玄奘
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。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,佛对舍利子说,为怜悯一切有情众生,将宣说受持七佛名号的殊胜功德。经中,佛介绍了东方离垢众德庄严世界的轮遍照吉祥如来等五佛,以及南方寂静珠世界的超无边迹...
-
《印度神话》-马丁·J.多尔蒂
印度神话认为,宇宙殊途同归,而同一个神灵一定是在不同的地方借不同的名字长存于世。
-
《佛说盂兰盆经》-竺法护
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。方等部经典,虽仅一卷、八百余字,却影响深远。经中讲述,佛陀弟子目连以天眼通,见亡母堕饿鬼道,备受倒悬之苦。他以钵盛饭救母,饭食却未入口便化为火炭。目连悲痛万分,向佛陀求救。佛陀慈...